小寨巨变
——湖北省军区对口扶贫麻城市乘马岗镇小寨社区纪实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通讯员 田国松 何武涛
2020年12月11日,一个难得有暖阳的冬日。
连绵起伏的山岗上,一株株油茶树已挂果。山坡下,一垅垅黑色大棚内,油茶苗长势喜人。大棚内还种植有杨梅、红美人柑橘、阿斯蜜柑橘等高经济价值水果苗。
“这种柑橘可贵着咧,十几块钱一个。”替儿子打理苗圃的老潘,话语里带着浓浓的江浙口音。
“皮薄汁多,口感嫩滑,被称为柑橘中的果冻。”扶贫工作队队长王连山补充道。
这里是麻城市乘马岗镇小寨社区,大别山腹地,孕育了黄麻起义的革命先烈,王树声、王必成两位开国将军从这里走出,杨泗寨战斗遗址就在不远处。
历史的硝烟早已从这片红色沃土散去,但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初心使命,在脱贫攻坚的战场赓续传承。
村民在修缮一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办事。 (省军区扶贫工作队提供)
省军区组织送戏下乡,丰富小寨村民精神学问生活。 (省军区扶贫工作队提供)
“大家是军人,要去最艰苦的点,帮最贫困的村”
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,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,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。
“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,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诞生,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。作为红军传人,让老区人民尽早走上小康之路,是军队的宗旨所在。要拿出决战决胜的气势真抓实干、敢打必胜,下好‘绣花’功夫,不搞数字脱贫、虚假脱贫;要找准产业发展的新路子、新模式,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,变输血为造血,切实在老区扶贫中立起标杆!”省军区领导在动员会上的话语,掷地有声。
当年底,省军区领导带着扶贫工作队,到麻城市乘马岗镇对接扶贫工作。地方党委政府给工作队推荐了王家堂村。实地考察后,工作队发现,该村地处高速公路边,交通区位、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相对较好。
“大家是军人,要去最艰苦的点,帮最贫困的村。”工作队提出。
经过进一步调研考察,省军区最终确定了位置更偏远、基础条件更落后的小寨村(后改为社区)作为扶贫点。
当时的小寨村,山地荒草灌木丛生,河岸崩塌,河沟淤塞,桥梁年久失修成危桥,仅有的几口小水塘也充斥着生活垃圾,成了臭水坑;绝大多数村民的住房为破旧瓦屋,全村人吃水仅靠一口古井。为谋生计,九成以上村民外出务工;村两委的办公场地为一所废弃的小学,设施破旧,房顶漏雨……破落的景象刺痛着扶贫队员的心。
工作队5名队员在时任队长、省军区战勤处副处长薛柏泉带领下,在破旧的村部安营扎寨,马不停蹄地挨家挨户走访调研,详细了解致贫原因、家庭人口、收入来源、经济作物种植等情况。
省军区党委高度重视小寨扶贫工作,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《小寨社区精准脱贫三年规划》《省军区年度帮扶工作计划》,确定了帮扶思路和重点任务。省军区领导先后20多次赴小寨检查引导,现场办公解决实际困难。
“工作队刚来时,工作生活条件确实艰苦,连生活饮用水都要靠自己担着两只桶去挑。山里冬天冷啊,可他们连洗个热水澡都难。”小寨社区党委书记、主任廖家松说。
媒体矩阵
工会24小时
看点
【“最班组”第二季入围作品展播】幸福的微光
【“最班组”第二季入围作品展播】大家在“疫”起
【尊法守法·携手筑梦】信仰的基石
【尊法守法·携手筑梦】还?还是不还?
【尊法守法·携手筑梦】《民法典》与大家同行
包饺子大赛包出职工的爱
网评推荐
公益推荐